庚子教難,山西教會是重災區;而宣教團體中,中國內地會的損失最為慘重。從教難的重創中恢復,是一個極為艱難的過程。
啟示錄以一連串象徵性的異象開展,這些異象在基督教歷史上一直是解經學者、神學家和信徒爭論的焦點。
何斯德是劍橋七傑之一,也是戴德生的接班人,領導內地會經歷庚子的衝擊、非基運動的動盪,與中國教會一同走過大時代的風風雨雨。然而,相對於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的傳奇故事,人們卻很少聽聞這位繼任領袖的相關事蹟。
朴允善博士是一位靦腆而專注的學者型牧師。比起他的自傳,研究韓國教會史的學者們為他寫的傳記更能體現他的人生經歷、信仰傳奇和他對神學和教會的貢獻。但他簡短的自傳更能說明他對自己一生的評價。
「世上最可怕的景象,卻帶出了平安的天堂;極盡羞辱的苦難,卻變為最榮耀的勝利;從極可怖的死亡,竟生出永不衰殘的神聖生命!」
啟示錄是所有聖經當中公認比較難的一部,但卻是朴允善最喜歡的一卷。本書是朴允善青年時期和老年時期研究啟示錄的結果,是他作為神學家、聖經注釋家、牧師對啟示錄的默想結晶。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裡「果子」這個希臘字原來用的是個單數名詞。不是九個果子,而是一個,但是有九種獨特的味道。
面對資源匱乏或試煉,矽谷生命河靈糧堂透過四個策略與關鍵四力,使困難成為見證神供應與奇蹟的機會。無論您在為教會的下一步尋找清晰的方向,還是想看到弟兄姊妹帶著熱情為主奔跑,本書給您實際的策略與滿滿的激勵!
《易》內蘊於中華文化深層,許多成語、典故皆從易經而來。然而,易經的卜筮體裁難免令基督徒有所抗拒。周聯華牧師(1920-2016)所撰《易的神學》嘗試以易經的語言素材,對教會闡釋基督教的神學概念,期望能建構本色化的神學;然而以文本批判理論所謂「理想讀者」而言,不熟悉易經文本的建制教會會眾恐怕並非首選。
鑒於面子、地位、權力和文化期望往往會導致持續的衝突,《和好如初》邀請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面對這些挑戰。此外,對多元文化和代際關係的強調也為本書增添了獨特的維度。
作者自從蒙恩得救之後,就喜愛研讀聖經,樂意分享神的話,本書是他多年查考馬太福音所累積的心得,希望能拋磚引玉,激發弟兄姊妹愛慕神話語的熱情,得到寶貴靈糧的供應,活出豐盛的生命!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