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对中国教会语境中的“反智主义”作出定义并分析了其核心特征,接着在追溯其历史渊源时考察了上个世纪对中国教会影响至深的三位教会领袖——倪柝声、王明道和宋尚节——思想中的反智倾向,然后对中国教会的反智主义作出神学探源,从上帝论、基督论、创造论和人论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反智主义的神学根源,最后对中国教会提出建设性提议。
不同于以内容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这种基于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一步步引导教学者调整教学,使认知上的学习最终转化为转变生命的实践和习惯。这样,学习者不仅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还能逐渐建立起更多的品格、整全性和智慧,最终变得越来越像基督。
公元426年,奥古斯丁卸任希波主教时,继任者埃拉克利乌斯曾说:“蟋蟀鸣叫,而天鹅沉默。”然而,奥古斯丁没有沉默,在他之后也不断有天鹅发出鸣唱。本卷中谈及的三只“天鹅”是伟大的布道家司布真,关心孤儿并支持宣教事工的慕勒,和中国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都是英格兰人。尽管他们彼此有差异,但是基于对上帝的信心结出了深厚的情谊。他们在强调圣经、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赎工作、重生和归信的必要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行动主义和宣教工作上,都是彻底的福音派。但是各自生命中经历的苦难,使他们对上帝大能的良善生出了无比的信心。
在本书中,历史学家杰拉尔德 • 布雷探索了奥古斯丁这位非凡的人物,研究了他所处的历史背景、对人生的态度和作为真理教师的工作。
赫尔曼·巴文克是 19 世纪最伟大的基督教思想家之一,对现代改革宗神学贡献良多。他在神学上造诣颇深,但他最深的关切乃是做“名副其实的基督门徒”。
在本书中,山姆·斯托姆斯牧师探讨了福音派神学家巴刻的属灵遗产,梳理了巴刻关于祷告、研经、上帝主权、内在之罪和真敬虔等基督徒生活主题的深刻洞见。